乔姆斯基晚年学术思想的集中展示丨《语言的科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面世
《语言的科学》曾于2015年作为“国外语言学译丛”经典著作之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简体本,2022年纳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再版。本书的核心部分是根据2004年詹姆斯·麦克吉尔弗雷对诺姆·乔姆斯基所做的四次专访录音整理而成。想了解著名的乔姆斯基在语言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的研究上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最新想法,这本《语言的科学》就一定要读!
作为访谈者,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哲学教授詹姆斯·麦克吉尔弗雷(James McGilvray)撰写了前言。
今刊前言,与读者共同学习。
前 言
文丨詹姆斯·麦克吉尔弗雷
虽然本书可能会引起专业人士的兴趣,但它却是为普通读者而写的。书名《语言的科学》可能会令人生畏,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教授在采访中的表述能够为所有人理解,并且——当读者们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信息或帮助,以便理解乔姆斯基为什么会采用这些非同寻常的观点时——我也为此提供了大量的解释。然而,可能仍有人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对语言的科学感兴趣,尤其是要对乔姆斯基的语言科学观感兴趣呢?
一
是什么
让现代人类如此独特?
最近(2010年1月)由阿兰·阿尔达(Alan Alda)担任主演的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系列节目“人类火花”(The Human Spark)探索了“是什么让现代人类如此独特”这一问题。毕竟,类人动物的存在已经有数百万年历史,但在进化史上唯有到了相对近期——据合理猜测,应该在五万到十万年之前——人类才开始展现出这些惊人的认知能力,并从此与黑猩猩以及其他“高等”猿类区分开来。我们建立非亲属社区,人们在社区中彼此可以没有直接的接触,也可以互不相识;我们拥有科学和数学,并且会不断地寻求最终的解释(有时需要借助于宗教形式);我们跨越时空去思考事物并且享受着虚构与幻想;我们组织并规划未来,这一点其他动物从来都无法企及;我们大胆猜想;我们绘画并运用其他形式的艺术媒介;我们创造并享受音乐;我们在相距甚远的事件之间发现联系,并为此求得可靠解释,推出良策;如此等等。PBS系列节目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语言的出现必定是解释人类这些非凡能力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独立来看,这一结论也成立。要对远近不同的事物做出思考和推测,我们就必须构建数量无限的复杂思想,且这种思想不能受当前情境所限,并可涵盖任意的时间和场合。是语言赋予了我们这种能力。要想组织并构建涉及个体间相互合作的工作计划,我们就必须很好地规划未来,准备好各种偶然情况,分配好各种角色;同样是语言让我们做到了这一点。要想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就必须寻求基本解释,精确使用数学和量化手段;有理由相信语言至少赋予了我们计数的能力与方法。如此等等。虽然还不能确定,但音乐可能独立于语言。然而,无论音乐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无法提供语言带来的认知效益,并且它们也无法像语言那样可以使这些效益惠及众生。一件艺术品表达了什么,语言是对此加以说明的默认方式。语言是基本的表达媒介,也是创造媒介。
所以,关注语言科学的理由之一便是,它可以告诉我们何为自然语言,是什么将其赋予了人类(而不是其他生物),如何解释语言的出现和人类惊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
二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理解乔姆斯基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他本人创立了现代语言科学,并且从此影响着众多持续为这一科学做出贡献的研究者们,同时还因为他和同道中人对语言有了新的发现(尤其是近些年),并且这些发现对于更广泛的研究主题,包括乔姆斯基在其著名的政治著述中讨论的主题和他虽不是广为人知但同样重要的哲学研究中的主题,都具有深远意义。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科学是客观的自然科学,它视语言为一种生物系统,由个体进化而来并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乔姆斯基对这类进化进程的描述与人们通常对复杂系统进化的渐变观完全不同,它有效解释了语言的形成。并且,承认语言是“自然之物”,语言按乔姆斯基描述的路径进化而成这一事实蕴含深远。
语言经演化而出现使得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这一看法——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看法——暗含着在人类本质方面对“什么是人”的解释。果真如此的话,对于人类的独特性及其来源就会形成自然主义的解释,而非宗教的解释抑或只是臆测。要是能这样,再假定人的基本需求取决于人的本质,我们也许就能够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去解释对人这样的生物而言,什么才是好的生活或生存形式。这一主题在本书讨论中有所涉及,但仅是试探性的。为生物合适的生活或生存形式寻找科学的依据,不管这样的研究是怎样地令人心动、前景诱人,但作为科学家的乔姆斯基(任何其他科学家也一样)不会愿意坚定不移地投身其中,因为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有关人类本质的好理论。而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理论出现。可是,对人而言,什么样的生活或生存形式才是合适的这一问题又相当重要,至少,我们需要就此展开讨论,并尝试作答。
三
本书成书过程
本书的核心部分是根据2004年我对诺姆·乔姆斯基所做的四次专访录音整理而成。2009年1月我有机会就语言能力的完美性问题(乔姆斯基“最简方案”的主导论题)对他做了一次补充访谈。这次访谈的相关部分的文字内容放在了2004年那次访谈的文字内容当中。
乔姆斯基讨论的内容很少需要编辑。一般来说,只要删除访谈前后的部分交谈,去除一些口误,加入参考文献等就可以了。此类编辑在书中没有明示。如果我认为他的讨论在转录成文字时对普通读者而言可能需要做些澄清,我就会用方括号插入部分短语或词语。访谈中我的提问和讨论倒是需要多做些编辑。这些我也没有标出。
访谈是非正式的,更像是两个有着诸多共同认识的朋友之间的讨论,而不是正式的交谈;讨论中,我们希望对现在所谓的“生物语言学”做出探讨。因为访谈是非正式的,所以有时会在不同的主题之间跳跃,或者会在不同的语境下重复引入同一主题。考虑到有些读者对这些内容不熟悉或不够熟悉,因此希望把内容安排得更连贯一些,我在转录文字时对部分访谈内容重新做了安排,并围绕两个重要主题,即语言与心智的科学、人类本质研究,将全书的讨论分成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中,我们再分多条线索,逐一展开统一连贯的论述;每一项具体讨论的内容均自成一章,并配有标题。我删除了一些重复的内容,但也有一些未被删除。保留下来的,我自认为很有必要,因为这样的话,一个曾经讨论过的话题就可以出现在一个新的话语环境之中;新语境能让我们看出这个话题和一个新问题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
我同时还尝试给读者们提供另一种形式的帮助。阅读本书的读者对语言和语言研究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对语言学以及乔姆斯基对人类心智的看法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有些读者在阅读时可能希望获得更多的指导,所以我在正文中的适当位置添加了不少“[C]”这样的标志,表明在书后附有独立的解释或评论。这些解释和评论也都标注了正文的页码。但如果评论和解释内容太多,我就会将其编入附录,并加上标题标示所涉及的问题。自始至终,我都在尽量地根据本书潜在阅读者千差万别的先行想法与理论背景来阐释和评论。乔姆斯基教授审核了我对正文的编辑和评论,并给出了很多建议,这使本书大为改进。对此,我深表感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乔姆斯基教授还对我的解释和附录内容提出了改进建议。如果书中仍存错谬,由我一人负责。
四
致谢
同时,我也对近些年来和我就相关主题进行讨论和通信交流的其他人致以谢意。他们是保罗·皮埃特洛斯基(Paul Pietroski)、特耶·隆达尔(Terje Lohndal)、苏·德威尔(Sue Dwyer)、约翰·米克海尔(John Mikhail)、乔治·雷(Georges Rey)、安娜·玛利亚·迪索罗(Anna Maria diSciullo)、塞瑞克·鲍克斯(Cedric Boeckx)、罗伯·斯坦顿(Rob Stainton)、戴维·巴纳(David Barner)、马克·贝克(Mark Baker)、萨姆·爱普斯坦(Sam Epstein)、诺伯特·霍恩斯坦(Norbert Hornstein)、里拉·格莱特曼(Lila Gleitman)、劳拉·佩蒂特(Laura Petitto)、沃尔夫拉姆·辛曾(Wolfram Hinzen)、玛蒂亚斯·玛尔曼(Matthias Mahlmann)、丽莎·卓维斯(Lisa Travis)等。还有很多学生,我很想把他们的名字一一说出,可是太多了,没办法做到。我将这一切归功于他们并感谢他们。
感谢雅克林·弗任奇(Jacqueline French),她仔细阅读并认真编辑了文稿,同时纠正了很多错误;如此大量的工作着实令人生畏。我同时要感谢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委员会在本书准备期间给予的部分资金支持。
五
本书讨论的主题
本书讨论的主题涉及内容广泛,包括人类本质、道德与普遍性、科学与常识、语言本质及其研究、进化与乔姆斯基的进化观。这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语言与心智科学的论题以及它们对人类本质和社会的启示。2004年的访谈是在乔姆斯基参加美国语言学会2004年度会议之后不久进行的。在那次会议上,乔姆斯基宣读了后来广为人知的“三个因素(Three Factors)”论文[该论文后来发表在《语言学探索》(Linguistic Inquiry)这一期刊上,参见乔姆斯基2005a]。这次讨论相当一部分是围绕该论文中的主题展开的(我在访谈之前就读过该论文的草稿了)。读者们可能也想读一下这篇文章。我同时推荐阅读马克·豪塞(Marc Hauser)、特康瑟·费切(Tecumseh Fitch)和乔姆斯基于2002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语言官能及其进化的论文。部分读者可能会发现后来见之于《语言学探索》上的这篇论文有关语言理论的技术讨论有些令人生畏,但一般的读者如果愿意深究的话,这篇论文的开头部分还是比较好懂的。不管怎样,我们所讨论的都是这篇论文容易读懂的部分中讲到的问题,还有这些问题的背景和启示。讨论中,我们避开了技术问题。当然,在澄清乔姆斯基如今依然不同凡响且饱受争议的语言与心智观时,在对这些观点的研究进行说明时,在解释这些观点对理解人类本质及其政治蕴含有何启示时,我们也会对一些至关重要的技术细节进行适当讨论。
除个别情况外,乔姆斯基有关技术问题的论述既能让一般读者理解,也不失专业性。本书中,我也尽量让自己的论述浅显易懂。我的目的是让一个并非专业人士的本科生也能明白我在说什么。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我在书中总是将乔姆斯基的观点与哲学家的观点、而不是(基于当前对生物语言学的强调)与语言学家或者生物学家的观点加以对比。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乔姆斯基自己也常常这么做。他对当代心智哲学和语言哲学领域中所进行的大多数研究没有丝毫同情。他为何会对这些研究持这样的一种批评态度、他又是如何对这些研究做出批评的,说明此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观点以及他对这些观点的论证。这同时也将他在语言与人类心智方面的研究同更普遍的哲学或其他相关领域的主题联系了起来,而后者可能存在于每个人的背景知识之中,是每个人都感兴趣的内容。
六
语言研究中的
理性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
(一)
理性主义者的观点
乔姆斯基自称为理性主义者,他将自己的观点与哲学和心理学(即对心智的研究)的悠久传统联系起来,这一传统不乏笛卡尔这样的哲学–科学家或哲学家,还有英国的剑桥柏拉图学派以及一些浪漫派人士(威廉·冯·洪堡特、A.W.施莱格尔等)。按乔姆斯基的理解,理性主义是为研究人类心智,尤其是人类语言而提出的一套方法论——一种程序、策略和方法。这种方法论不是随意选择的结果,采用这种方法论是因为理性主义者相信它可以为构建心智和语言的自然科学提供最佳路径。关于心智和语言的科学虽然在研究主题上与物理学、化学不同,但和它们一样,也是自然科学。
理性主义者在研究语言与心智时总会重视两类情况,它们事关语言及其使用以及语言与其他人类心智能力在婴儿和儿童身上的发展过程。一类被称为“刺激贫乏”,这种情况适用于所有的认知领域,如视觉、听觉、面部识别与对象识别,等等。另一类情况只和语言有关,即“语言使用的创造性”。刺激贫乏在语言中的主要表现为:在语料有限并时常包含错误的情况下,儿童自行发展出语言,几乎或完全不需要培训,并且无论他们身处哪个语言社区,无论他们一般智力因素以及学习情况如何,这一语言发展过程几乎一致。基于这一事实,理性主义者认为有理由相信人类心智的结构及其“内容”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是确定或天赋的。有机体的发育和生长有基因学、物理学、化学,以及计算等方面的限制。自大约一个半世纪以前始,这方面的证据就不断被发现,并且对这些限制因素如何影响有机体生长的科学研究也在不断进步。理性主义者们逐渐认为,解释心智发展的最佳路径就是设想构成心智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器官”按由人类基因或其他发展限制所规定的固定路线来生长或发展。也就是说,他们逐渐发现理解刺激贫乏条件下理性主义心智能力发展观的最好途径就是假设这些能力是天赋的,它们具备现在的形式是因为诸多生物、物理、计算限制对其发展施加了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对语言及其生长的传统理性主义研究被称为“生物语言学”。
语言使用创造性方面的观察是说人类语言使用似乎无须前因(一个人可以不受身外情景或者内在心境所限而自由地思想或任意表达),语言使用可以根据语境而生成数量无限的有结构的概念复合体(用句子表达的概念),但这些在某一场合说出的句子对于它们所“言说”的情景(话语情景或其他情景)而言几乎总是适宜的。传统理性主义者认为,这些情况表明人的思想、谋划和行动一定是自由的,这一点,当前的理性主义者也会赞同。但是,因为相信语言最好应该被理解为是心智/大脑中的生物器官所包含的计算系统,所以他们必须同时尝试解释人脑中这个先天既有的系统在具有明显的创造性且新颖、连贯的语言使用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为了解释这一点,他们设想核心的语言计算系统呈“模块化”,并且自主运行,它可以“生成”数量无限且具备结构的话语方式、思考方式和理解方式。很可能,这就是人类认知能力灵活性的根源:人类大脑可以将任何数量的、具有结构的观念材料组合成新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形式之间的差异清晰易辨。当代理性主义者虽然对语言计算系统的能力以及系统为使用者所提供的内容抱有这样的设想,但他们相信如何使用这些人类所特有的资源并非由计算系统决定。这样设定有很重要的喻示。这样设定便有理由认为人在如何使用语言这一方面是真正自由的,这样也就有理由认为,要想建立有关语言的自然科学,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去关注一个人“语言器官”的本质、发展和运行,而不是去关注人的语言行动或行为中语言系统资源是如何使用的。正因为这一点,语言的科学是一个内在系统的科学——理性主义者是“内在主义者”。总之,当前的理性主义者与过去的理性主义者一样,都是心智和语言研究的科学家。他们都认真对待刺激贫乏和创造性这两类观察;他们对如何推进研究怀有相同的看法;他们既是天赋论者,也是内在主义者。
(二)
经验主义者的观点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相对,后者总是在语言等“高级认知能力”的研究中尽量减少对天赋性的关注,或者至少是对语言特有天赋性的关注;取而代之的是,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心智中的认知结构和“内容”大多来源于经验或者某种形式的一般“学习”机制。经验主义者反对先天论,他们坚持在心智研究中引入世界以及心智与世界的关系。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经验主义者相信语言科学应该是有关语言行为以及心智与大脑外在世界关系的科学。他们采用的假设以及他们在心智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主导着当前心理学、哲学和相关“认知科学”的研究。对于他们来说,语言应该被视作一种人类发明,一种社会体制,儿童在其中通过训练习得了语言社区中人们的“语言使用规则”从而成为该社区的一员。他们同时认为语言获得过程一定是反天赋论的、外在主义的。
(三)
二者关注不同的研究主题
很明显,理性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的不同设想使他们在研究中关注完全不同的研究主题。对于将语言视为“自然对象”(采用乔姆斯基的术语)具有怎样的研究前景,他们在认识上也大相径庭。我在附录三中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有更加细致的讨论。欲了解更多细节,可参阅乔姆斯基所著的《笛卡尔语言学》(尤其是2009年剑桥第三版,其中有我为此写的一篇介绍)和《剑桥乔姆斯基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Chomsky,2005)中诺伯特·霍恩斯坦撰写的章节。需要提醒读者的是,“经验主义”并不必然蕴含“经验的”,就如同理性主义并不必然蕴含“非经验的”一样。理性主义者的目标也是成为不逊于化学家或者生物学家式的“经验科学家”。事实也的确如此,乔姆斯基一直坚持认为,建立语言理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采用化学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语言研究与其他自然科学研究的区别仅在于研究主题和试验手段不同。这一研究道路的适切性由其自身的成功得到了证明,具体表现是在以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解释与描写充分性、明晰的形式化表述、简单性、客观性以及对其他科学的包容性(此处主要是生物学)等。部分具体讨论参看麦克吉尔弗雷(McGilvray)(即将出版)。
(注:为方便读者阅读,文中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信息
《语言的科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美〕诺姆·乔姆斯基 著
语言学经典著作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可他的观点却常遭误解。在这个此前未曾发表过的访谈系列中,乔姆斯基挑战传统,对其有关语言、人类本质以及政治的重要思想做了深入探讨。乔姆斯基论及众多话题——人类语言的设计和功能、语言演化、表征论、人的概念本质、普遍语法的最优性和完美性、人类本质、进化心理学、道德、认识论、人类理解的生物限度等问题。麦克吉尔弗雷教授广博的评论则可以方便不同类型的读者理解这个内容深刻的系列访谈。
本书对语言和心智研究者而言,对任何想了解乔姆斯基思想的人而言,都是重要读物。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译者简介
本
书
作
者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其《生成语法》被认为是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上最伟大的贡献。
詹姆斯·麦克吉尔弗雷(James McGilvray),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哲学教授,重要的乔姆斯基研究者之一。
本
书
译
者
曹道根,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著有《汉语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及其形态句法实现》《谈汉语“被”字句一些最简句法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等。
胡朋志,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哲学博士,著有《理性的复兴: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等。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
深入浅出地解读陶渊明诗 ——《陶渊明诗》(学生国学丛书新编)面世
❖
❖
❖
“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名家讲坛 第一场:胸怀国家,情系人民——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的理念与情怀
❖
强语助力强国!教育部发布会聚焦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 | 教育这十年“1+1”第六场·发布会
❖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